铁流股份四十周年员工访谈录——张侃
日期:2025-05-27 浏览量:212

        我是学机械和热处理的,于1989年进入铁流热处理车间。彼时,公司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上下料方式,面对那重达两三百斤的零件,每一次搬运都艰难无比,有时会累得鼻腔充血,那些日子,汗水与血水交织,成为我初入职场的深刻印记。

        犹记得,当年厂里流传着一句令人热血沸腾的口号 ——“厂兴我荣,厂衰我耻”。这句标语,绝非仅仅流于形式,而是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员工的心中。那时的工厂地势相对低洼,每逢暴雨侵袭,极易积水,每逢此种情景,无需任何人组织号召,全体员工都会自发地投身到抗洪行动中。

IMG_8351 - 副本.JPG

        张董事长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精于用人、育人,对我也悉心栽培,从车间调入办公室任主任时,他一有机会就带我增长见识,以极大的耐心给予我循序渐进的引导,积累经验,我方能从容应对各方关系,对我如此,对其他人员亦是如此。“让年轻人上”也是贯彻企业发展之路,企业每年都要招收新的大学生,并引入优秀的人才为公司助力。

        在八九十年代,钢材供应受计划经济体制的严格管控,购买钢材需要层层审批,获取批条。而当时作为乡镇企业的我们买钢材更是难上加难。张董事长为了保障工厂的正常运转,四处奔波,努力拓展人脉、打通关系。当时“一杯酒抵一吨的指标”,张董事长为了促成合作,接连举杯,导致突然身体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倒在地,瞬间鲜血如注......可以说铁流是他用生命拼出来的。

        当年的展会都是国营企业参展,作为乡镇企业的铁流连参展的入场券都拿不到。但张董事长不愿错失这个推广企业的机会,带着我们在展会场外摆起摊位。可场馆管理人员一旦发现,便会前来驱赶,个别同行恶意竞争,故意破坏我们的展品。即便如此,张董事长也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继续坚守,由此逐步打开铁流的市场。连年实现大幅增长,从创业初期的区区几十万,一路飙升至千万大关(80年代末)。

IMG_8348 - 副本.JPG

        公司效益渐入佳境,张董事长始终将员工福利放在心上。但凡当时市面上能想到的生活物资,我们都作为福利发给员工。每次发福利的时候,员工们满心欢喜,将物品绑在自行车后座,一路骑行回家。沿途,周边村民望着那满载而归的景象,眼中满是羡慕。尤其是春节前夕,大家大包小包地带着厂里发的福利回家,连年货都不用买了。“西湖离合器”的食堂是西湖区第一家免费企业食堂。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渐渐有了外地员工。在当年,春运车票一票难求,想买到一张回家的票谈何容易。为了让外地同事都能顺利返乡过年,我们发动家属一起前往火车站排队,手中紧紧攥着介绍信,一心只为给大家解决购票难题,让每一位外地员工都能踏上回家的列车。

IMG_8350 - 副本.JPG

        回顾公司四十年来的成功之路,我认为主要归因于两件关键之事。其一是“专”,是对产品专注深耕,我们公司这么多年一直聚焦离合器这一主营产品,在该领域精研技术、打磨品质。其二,则是对员工关怀备至,张董事长将员工视为家人,员工们也将铁流当作自己的家,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推动企业不断进步。

        所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如今,企业在新一代领导人国董的领导下,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迭代,一座5G黑灯工厂拔地而起,让我们对企业的发展更具信心,相信铁流能闯出一条新路,成为百年企业。


留言专区
提交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