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股份四十周年员工访谈录——金福建
日期:2025-06-02 浏览量:212

         我是1983年加入的公司,距今42年,最早入职是古荡五金厂。彼时,张董担任古荡五金厂副厂长,为工厂的发展奔波忙碌。到了 1985 年,古荡五金厂迎来重大变革,一分为四,分别成立了电视机厂、农机厂、喷漆厂,以及我们所在的离合器厂。至此,西湖离合器厂成立了,张董担任离合器厂厂长。

         张董深知技术与经验的重要性,特意邀请了杭州离合器厂的一些技术人员和退休的老师傅做技术指导,助力工厂在离合器生产领域站稳脚跟。作为乡镇企业,当地户口的人员拥有优先录用权。像我这样的外来户口,若不是经人热心推荐,恐怕很难获得进厂的机会。

         我自进厂起,便投身于热处理车间。在 1985 年那个时候,厂里规模不算很大,仅有 150 多名员工,而热处理车间也就十几个人。由于白天电费高昂,为降低生产成本,我们采用夜班两班倒的工作模式。白天车间里仅有 2 - 3 人值守,负责一些基础工作,到了夜晚,便开启两班倒的高强度作业。

P1250065 - 副本.JPG

         在那段时期,公司发展态势迅猛,仅仅 1 - 2 年的时间,厂里员工数量就实现了翻倍,增加到 300 多人。业务量更是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基本上每年的产量都能实现翻番,在市场上逐步站稳脚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1995 年,企业迎来改制浪潮,在张董的带领下,产品销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业绩蒸蒸日上。老板极具商业眼光,邀请了当红明星姜文前来献艺。这场文艺活动轰动一时,公司也借此机会名气大增。

         张董对工厂各个部门的情况了如指掌,始终保持着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他常常穿梭于各个车间巡视,对每一台设备何时采购、何时开工都一清二楚,并且还会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情况。在他的严格把控下,工厂的生产流程高效且稳定。

IMG_8655 - 副本.JPG

         在往昔的热处理车间里,自动化程度极为有限,大量的上下料工作全凭人力完成。车间灼人的热浪无孔不入,高温穿透工作服,灼烧的得皮肤生疼。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坚守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技术的革新,自动化设备逐渐代替了人工。曾经需要人工频繁操作的上下料流程,现在很多由自动化设备精准、高效地完成,极大的减轻我们的劳动强度和负担。虽然热处理车间的高温仍是巨大的考验,但庆幸的是,公司始终将员工的辛苦和困难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每当高温的季节,公司都会发放额外的高温补贴。在车间内采取一系列贴心的防暑降温措施,定时为员工们发放防暑药品。此外,还会准备清凉饮料、冰镇西瓜等解暑饮品。公司的这些暖心举措,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公司的关怀与重视,也更加坚定了大家为公司努力工作的决心 。

IMG_8652 - 副本.JPG

         随着业务拓展,公司从古荡搬迁至五杭,以谋求更广阔发展空间。许多人已在杭州成家立业,突然要搬到几十公里外的郊区,无疑是巨大挑战。凭借着对公司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期待,大部分员工还是决定留下来。公司安排了四辆大客车每日往返于五杭-杭州之间接送员工上下班。

      这么多年,铁流有过众多的辉煌时刻,产品畅销市场,订单纷至沓来,品牌享誉全球,但也遭遇过金融危机、疫情等艰难困境。无论何时,铁流对待员工始终真诚。每月工资总是足额按时发放,从未拖欠过一天,让大家的生活有了稳定保障。公司内,团队协作氛围浓厚,领导关心员工,同事间互帮互助,企业文化积极向上。也正是如此,我们这些老员工才心甘情愿一路陪伴铁流,每次面对抉择的时候,坚定的选择铁流,见证它一路成长、发展。

铁流于我,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半生心血浇灌的家园,这份深情,早已镌刻在心。 


留言专区
提交成功
确定